海峡网 >茶叶频道 >擦亮名片
“凤茶”横空出世 福建茶又添一大品类
海峡网
2024-03-22 19:51

海峡网讯(黄璇)福建是茶之祖地,发源于福建的茶类就有红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中国六大茶类中,只有黑茶与黄茶没有生产。不过,从3月13日起,福建茶再添一大品类,使得茶版图更加完整。

3月13日,屏南县茶业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了三项团体标准,其中编号T/PNCX 0001—2024的是《凤茶》团体标准。凤茶是什么茶?海峡网茶叶频道首发新闻后,引起了广大茶友的关注。

凤茶团体标注于3月13日正式发布。

凤茶团体标注于3月13日正式发布

在该团体标准里,对“凤茶”给出了明确清晰的定义:沿袭北苑龙凤茶古法工艺,经采摘、清洗、蒸青、揉捻、压黄、过红锅、初焙、过黄、复焙等工艺加工而成,经过多次黄化工艺后显黄汤黄叶,茶感润、滑,鲜爽度及甜度高且拥有独特高山韵品质特征的黄茶。

“凤茶”就是黄茶!福建茶叶的一个全新品类。在这份团标对“凤茶”的定义里,海峡网茶叶频道观察到了内在的几个疑问:为什么称凤茶是“沿袭北苑龙凤茶古法工艺”?为什么是屏南县发起拟定这份团体标准?屏南县有着怎样的黄茶生产优势资源、当地茶人又为此做过哪些努力?

“凤茶”横空出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的。

屏南县境内的茶园。

屏南县境内的茶园

屏南茶与北苑贡茶有哪些关联?

许多人可能觉得屏南县与北苑贡茶所在的建瓯市分属不同的地级市区域,搭不上关系。其实,屏南县与建瓯市山水相邻,尤其是屏南县的岭下乡,与建瓯市的北苑凤凰山直线距离仅仅38公里。

屏南县谢坑村、葛畲村等多个村庄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与政和县宋代贡茶产区的富竹源、黄淡坑等村比邻,谢坑村西城门有清道光二十一年的“茶岭扬芳”石牌匾,历史上曾大面积种植老品种“凤茶”,现存有大量的荒废茶园。

谢坑村保留至今的“茶岭扬芳”石牌匾。

谢坑村保留至今的“茶岭扬芳”石牌匾

当地文史工作者介绍,在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里有:“谢坑”的记载,在赵汝砺的《北苑别录》里有:“苦竹……横坑”的记载,这些村落正属屏南县辖区内。今天在屏南县岭下谢坑村仍保存有清道光年间“茶岭扬芳”门牌坊,说明当时茶业的兴盛,当地所种植的本地茶称为“凤茶”, 这与北苑贡茶的龙团凤饼不谋而合,原屏南县大部分区域为宋朝北苑贡茶的生产地或加工地,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

屏南县现存“凤茶”村落示意图

屏南县现存“凤茶”村落示意图

屏南茶业史甚至可追溯到唐代。《新唐书· 地理志》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茶未盛之前也,……今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亦能采造……”。屏南于清雍正十三年析古田县北路3里16都地而设,当时所谓的“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从地理位置来说正是现在的屏南县地界。可见屏南早在建州北苑贡茶未兴之前,就已制作“腊面”等贡茶。

“凤茶”为什么选择了屏南?

屏南是个生态环境优异的茶产区,鹫峰山脉盘踞,群峰挺秀,岩骨耸立,峰起云居,云蒸霞蔚,祥瑞之气,氤氲合境诸峰诸丘。峰高承云表之清露,水沛聚雾露之滋润,谷幽隐山水之精灵,屏南茶叶得佳境,汲万古岩骨储韵,沐千秋云雾精华,聚百祥真香灵味,出佳茗,天地使然。

屏南县优越的生态环境

屏南县优越的生态环境

屏南县茶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陆裕华介绍,种质资源丰富的屏南原生有性群体种菜茶遵循物以类聚、适者生存的生物生存法则,呈区域性分布明显,但仍然保持“各山皆有”,有叶形似柳叶的或竹叶的,有嫩芽叶呈紫红色的或翠绿的,有春分前后萌芽的也有立夏才萌芽,有滋味鲜爽的也有苦涩的。

其中,凤茶是最为典型的有性群体种菜茶品种,具体特征为: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植株高大,分枝中等,分枝稀疏,树姿半开张。叶型细长,叶尖渐尖,类似柑橘叶,叶色浓绿。春芽萌发期在4月中旬,一芽三叶期在4月下旬。发育密度稀,绒毛较少,幼嫩芽叶呈紫红色。

凤茶新芽

凤茶新芽

在史料中,也隐约可见凤茶的踪迹,《东溪试茶录·茶名》记载:“次曰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橘之叶……四曰细叶茶,叶比柑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是否同一品种或相似的品种,有待考证。

屏南县凤茶古树

屏南县凤茶古树

陆裕华介绍,屏南地处几大名茶区中央,周边茶区都制定相关茶叶标准,在标准拟定过程中突出感官品质审评,以屏南地域带来的独特高山韵为品质特征。对于专家审定过程中,参考标准立项报告以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传承乡土文化等特点进行标准命名,《凤茶》标准的制定,工艺融古铸今,弥补了福建六大茶类中黄茶的空缺,在地域特色性发展潜力强,产业带动后劲大,市场空间大等优势。

屏南茶人为“凤茶”做了什么?

张陈勇,“凤茶”团体标准的提出及起草单位之一福建省白水岩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是有着近20年制茶经验的茶人。

屏南茶人张陈勇

屏南茶人张陈勇

张陈勇的茶基地,在距离著名的国家级5A景区白水洋不到十公里的大山之上,他给取了个名字—“白水岩茶庄园”。这不是在蹭热度,而是这座茶庄园确实跟“水”和“岩”有着密切的关联。屏南高山多雨多云雾,每天清晨,浓雾缭绕,看上去一片白茫茫,在风的吹拂下,又转化成朦朦细雨飘洒,“白水”真是名副其实。

很多人都知道,“天下绝景,宇宙奇观”的白水洋,4万多平方米的岩石河床就是一石而就。此地多石,在白水岩茶庄园,三四十厘米厚的腐质土壤下,就是色彩分明的五彩砾石土,一层一层的铺叠着,看起来像石块,但使劲一捏,又能捏碎。张陈勇说,深厚的黑色腐质土保证了茶树的营养,底下的砾石层又让茶树的根系疏通性好,还能提供其它微量元素养分。

白水岩茶庄园的基地

白水岩茶庄园的基地

打造这片茶园,花了张陈勇十年多的时间。张陈勇说: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制作出让自己满意的“凤茶”,要好喝又健康。他说家乡村庄边的小溪就叫凤溪,喝着凤溪水长大的制茶人自号 “凤溪茶人”,也是因为心中有着把家乡“凤茶”推向更广阔空间的动力。

这些年来,张陈勇也从典籍中追寻凤茶的制作工艺,在屏南民间,有着传承千年以上的本土制茶技艺,但他还是想让典籍中的论述与实践结合,走出自己的路子。

“蒸”和“焙”是凤茶制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宋代赵汝砺编著的《北苑别录》茶书中说:“茶之过黄,初入烈火焙之,次过沸汤爁之,凡如是者三。而后宿一火,至翌日,遂过烟焙焉。然烟焙之火不欲烈,烈则面炮而色黑;又不欲烟,烟则香尽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凡火数之多寡,皆视其銙之厚薄。銙之厚者,有十火至于十五火;銙之薄者,七火至于十火。火数既足,然后过汤上出色,出色之后,当置之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自然光莹矣。”

张陈勇按古法过黄工艺特点,采用现代科技技术开发出智能蒸柜及远红外焙茶间完成凤茶加工等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去除了茶叶中的寒凉之气,使得更符合人体所需。

白水岩茶业制作的凤茶茶饼

白水岩茶业制作的凤茶茶饼

据了解,今年的茶季后,屏南县还将举办系列凤茶推介会、品鉴会,到时候,茶友们可以更深入地品鉴到凤茶的真滋味。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